哲思|人生无难事,只要肯回头
在人们多年推崇的职场圣经里,“坚持”和“努力”是恒久不变的教义。可是,如果一开始坚持的方向就已经偏离,那么努力无疑会成为失败的助推器。谁都不是预言家,如果做出决定后,发现情况不尽如人意,就要尽快分析情况,适可而止。靠毅力坚持一个无法实现的职业梦想,就像等待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,自欺欺人的后果,无非是一场自我感动的幻梦。
我曾有一段比较失败的工作经历,很少和人提及。当时身处大公司,工作十分辛苦,付出很多,学到的东西却很有限。评估工作情况的标准,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并无丝毫关系,老板最在意的是,是否会溜须拍马和曲意逢迎。当时几乎每个月都有人离职,但我的想法是,既然年轻,就要多忍耐,修炼身心,不要轻易放弃,同时也可以感受一下社会环境究竟能有多糟糕。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,因为疲劳和委屈,我突然在夜里发起高烧,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,就迅速烧到39℃多。在被送往医院的车上,我开始呼吸不畅,头晕目眩,窗外的路灯灯光打入车窗,眼前迷蒙一片,伴随着胃里的翻江倒海,我突然下定决心——我要离开,一定要走,我不能让工作毁了自己,我得拯救自己。几个月后,我离开了那家公司,去了后来的东家,那里风气平和,再无波澜和伤害。原来一切,本没有那么值得担心,如果你有能力,那么就需要一片施展的土地。很多事情,如果注定伤害很大,那么早日终止不良的体验,或许更好。
经济学中,将已经支出不可收回的成本,称为沉没成本。工作中,个人付出的代价大到身心难以支撑时,就有可能发展成沉没成本。一份合适的工作,不会令人太难过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不光需要职业规划,更需要不断对当下的个人现状进行评估,才能及时调整和把握方向。但是,任何止损都要有底气,所以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判断,要拥有能够被广泛认可的能力和经验。否则,盲目止损,很可能发展成另一种沉没成本。
我有个做技术出身的前同事,他注意到公司虽然是业内顶尖,但他所在的部门里人才济济,刚提拔上去的领导年龄和自己差不多,老领导也没有离开和退休的可能,同时,工作繁重,加班是常态。比较而言,销售部门虽然竞争激烈,但人员更新换代很快,他正好有些销售的人脉,加上自己的交际能力不错,于是选择转岗,做了一名产品销售,现在做得非常成功,大单比比皆是。反面的案例则是,有一位朋友不满意之前的工作,仓促离职,但因为准备不足,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职位,非常被动。
总之,止损也好,减损也罢,最终都指向了人生各个岔路口的选择和判断。人生如棋,下棋的到底只有自己一人。
我的好友在大三时去国外留学,专业是服装设计,双硕士毕业后,因为玩不转圈子里的人际交往,日子并不好过,后来又赶上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,更可谓雪上加霜。那时,他每天都紧盯着时间,等晚上超市打折后,才去买东西吃。好在他终于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非自己擅长的。他选择辞职,在家里躺了一个月,仔细思考了一遍人生规划,然后回国,从公关公司做起,跟客户、赶进度,加班加点,随着经验的增长,他感到充实而快乐。他渐渐发现,工作带来的愉悦感有时候未必是因为兴趣,而是一种成就感的累积。如今,他在公关行业已经做得风生水起。
其实人生的选择谈不上次次都能百分之百正确,也避免不了后悔。但下一步如何做,至关重要。不要过度沉溺于纠结的情绪,一旦决定,就要勇往直前,不要因为害怕损失,反而一次次加大自己的损失,更不要不承认失败。所有的一切,都可以重新来过。总之,拿得起,放得下,能够在需要坚持时努力,在需要调整时调整,才是勇者之选。
明天的职场情况是什么样的,我们无法预料。我只知道,能够把握的,是我们的选择和行动。
(摘自《公务员文萃》2017年第一期)
稿件来源:《读者》
观点|资政|仕态|为政|笔记|哲思读史|人物|域外|管理|品读|言论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邮政订阅本刊